在全面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重慶自然博物館將自3月18日起恢復對外開放。
重慶自然博物館開放時間為9:00至17:00(16:0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逢法定節假日照常開放)。
目前,三層環境廳暫不開放,其余常設展廳及文創銷售區正常開放,特展廳免費開放,游客中心暫停使用,餐廳、咖啡廳暫不對外營業。
同時,暫停定時定點的人工講解,推薦使用微信語音講解,暫不舉辦線下講座、培訓、研學活動,館內空調及新風系統暫停使用,電梯、電扶梯以及展廳中的按鍵式設備暫停使用。
重慶自然博物館
重慶自然博物館恢復對外開放后將采取實名制網上預約、分時接待、錯時分批入館等舉措,減少展館內人流密度。
開放初期每日人流量不超2000人,按上下午各1000人嚴格限量。僅接受散客(個人)預約,不對團隊開放。
同時,實行單循環參觀線路管理。先參觀一層4個展廳(特展廳、貝林廳、重慶廳、恐龍廳),再參觀二層2個展廳(地球廳、進化廳),參觀完畢后從二層步梯返回至一層中央大廳,并從出口離館。嚴格各展廳進出口管理,避免逆行。
觀眾入館時須進行安檢和體溫自動檢測。凡有發熱(體溫超過37.3°)、咳嗽、胸悶、呼吸困難、乏力等可疑癥狀者禁止入館。體溫檢測異常者須立即就醫,或在工作人員引導下到臨時隔離點配合接受防疫檢查。
觀眾入館安檢時請出示“預約信息”“惠游碼”及有效身份證原件核驗。
文章來源網絡,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11月2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部和意大利教育大學科研部主辦,山東省科學技術廳、濟南市人民政府、中意技術轉移中心承辦的第十屆中意創新合作周濟南分會場開幕式舉行。來自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的600余位中意代表共商合作,深化兩國科技創新交流。
絲織行業博物館又稱錦綸會館;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的錦綸會館,是舊廣州紡織業(即錦綸行)的老板們聚會議事的場所,見證了中國資本主義的萌芽,是廣州唯一幸存的行業會館。展覽的主要內容分為錦綸往事、錦綸輝煌、絲織貿易、錦綸賢萃、絲織蘊夢、廣繡溢彩、驚天平移。
青云書院藝術館又名梁氏千乘侯祠。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清康熙四十年建成,是當時廣州府、肇慶府的梁姓宗族共同合資建造的合族祠,為參與建祠的梁姓宗族子弟到廣州城參加科舉考試、辦理訴訟、繳納賦稅等事務時提供居所。2009年因廣州舉辦亞運會的契機,青云書院得以修葺一新,重見天日,并定位為展覽用途。目前人們看到,在周邊商業店鋪林立下,古書院的青磚墻、蝸耳屋、博古脊、青云巷、滿洲窗等各種嶺南建筑元素交織在一起,顯得更為特立獨行。
展臺布置設計的最后一環。展覽公司需要確保展臺搭建的準確性和穩定性,同時注重施工過程中的安全和環保。在AMR展會上,展臺搭建需要符合展覽中心的相關規定,確保展臺的安全和整潔。
對于當今社會來說,傳統的營銷方式已經滿足不了人們所需,想要抓住人們的消費心理,就必須另辟蹊徑,讓科技引領生活,比如位于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全球總部PVH集團全資子公司Tommy Hilfiger集團,推出一個創新的數字化銷售展示廳,數字展示廳設計通過為零售商提供一種更具有吸引力的和無縫的購買方法,給銷售體驗帶來革命化的變革。
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行書、草書部分)于明日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開展。12月5日上午記者在這里看到,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布展,作品的展出位置已確定,后續將進行作品掛墻、燈光調試、安放參觀路線導引牌等工作。
中國展覽館協會為進一步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對會員單位產生的影響,于2月5日開展疫情對會員單位的影響調查。據調查報告顯示,各單位的復工時間都較為延遲,大部分單位預計此疫情將導致單位損失超過100萬以上。
9月14日,昆明市網絡安全成果3D立體“云展廳”在昆明市2020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啟動儀式上正式上線?!霸普箯d”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網友們只需登陸官方網站就可足不出戶全方位、沉浸式場景參觀昆明市網絡安全成果。
展覽設計公司專業從事展會展臺設計、展會策劃、展臺搭建的展覽服務,同時提供展示設計,承接大小型展會布展,作為展覽搭建公司致力為客戶提供前期策劃、設計創意、現場搭建和維護、全國巡展等,致力于全球各個國家各個城市的一站式會展設計搭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