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使人明智”,歷史展廳是展現歷史文化、文物等一種展示形式,歷史文化展廳的作用作用之一可以科普,讓參觀者通過展廳有一定的學習意義,近日,鄂托克旗蒙醫綜合醫院骨科專家特格喜吉嘎拉在鄂托克旗民族綜合職業中學成立了蒙醫藥歷史文化展廳,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學習優秀蒙醫藥歷史文化。
鄂托克旗民族綜合職業中學學生參觀蒙醫藥歷史文化展廳
該展廳主要通過文字、實物、圖片等方式,全方位介紹蒙醫藥學的歷史淵源,展現蒙醫藥獨特魅力。學生通過參觀這次蒙醫藥文化歷史展廳,不光了解到了蒙醫藥的歷史,還有蒙醫藥用具的知識,受益匪淺。
歷史展廳具有科普和珍貴史料保存性質,面向社會公眾有一定教育意義,專業的歷史展廳設計公司對于這方面的設計制作有著獨特的想法和創意,科技的進步讓我們讀到不一樣的歷史。
文章節選:《蒙醫藥歷史文化展廳:領略蒙醫藥文化》節選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時隔170余天后,故宮博物院的室內展廳再次打開大門。珍寶館、鐘表館和慈寧宮、東西六宮等常設展廳一早開門迎客,午門雁翅樓展廳、武英殿和文華殿等臨時展廳則將隨著新展覽逐步恢復開放。
4月23日,2020年中國數字閱讀云上大會正式開幕,本屆大會采取了線上虛擬會場的形式,設置開幕式、閱享品牌館、閱聽朗讀館、云上會大咖、云上VR書店、云博物館、云上IP館、5G體驗區、大愛公益館9大版塊,全方位展現5G給數字閱讀及泛文化行業帶來的變化。其中5G云博物館專區由中國移動咪咕與湖北五大博物館聯手打造,于4月23日-27日每日12:30開展系列直播活動,為大眾開啟5G逛文博新模式。
數字展館是近幾年比較熱門的展館形式,對于很多博物館來說,建設智慧數字展館,給更多人以全新的瀏覽方式,比如法國盧浮宮數字博物館、紐約大都會數字博物館等,都有線上數字展廳。近日,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11月4日正式推出VR網上展館,館歌《僑愛中華》同日發布。
粵劇藝術博物館是一座具有嶺南風格、水鄉特色的中國園林式博物館,沿荔枝灣涌三期分為南北兩岸。南岸為主館及仿古園林建筑,主要承載展覽、演出、教育、研究、公共活動等功能。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振興傳統工藝",這無疑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的“活態靈魂”,是民族傳統文化的珍貴記憶。而非遺文化展廳的出現,盡顯文化記憶、魅力無窮。近年來,玉林村村以古蠔油為主題,烹飪蠔油,舉辦文化節,生動有趣地促進了村民的參與,創造了當地的品牌特色。如今,三灶蠔油已被成功批準為金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
參展商在籌備過程中,應合理安排展臺搭建和布置時間,精心設計展臺主題,并選擇專業的展臺搭建商,如信可威展覽公司,以確保在展會上取得良好的展示效果和商業價值。
合肥市科技館新館(自然博物館)計劃在26日動工,項目建成后,比“老館”的展廳面積擴大了近4倍,展示主題更加豐富,在“老館”前“排長隊”的現狀也將成為歷史。
2024年寧波國際塑料橡膠工業展覽會,展會時間:2024年06月13日~06月15日,展會地點:中國-浙江-寧波市鄞州區會展路181號 -寧波國際會展中心。
昨日,記者從南頭古城博物館獲悉,因設施改造,南頭古城博物館需臨時閉館2周,從10月19日起至11月2日將暫停開放和參觀預約,11月3日恢復開館。